首页 资讯 正文

宁夏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“水账”

体育正文 139 0

宁夏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“水账”

宁夏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“水账”

来源:宁夏日报(rìbào)客户端 原标题:3年(nián)农业取水量减少4亿多立方米,相当全市居民两年(liǎngnián)生活用水量! 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(jīngsuàn)“水账” 种“良田”结“金瓜(jīnguā)” 七月的骄阳,洒照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兰星村的土地上,空气中飘散着南瓜特有的甜香。“这瓜好吃。”来自海南(hǎinán)的客商周雄,接过刚出锅(guō)的贝贝南瓜,一口咬下,粉糯的口感让(ràng)他竖起大拇指。 7月3日,兰星村3000亩(mǔ)贝贝南瓜成熟上市(shàngshì),便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订购一空。“客商在地头等着收购,根本不愁销路。”种植大户马光杰组织80多人,加速采摘(cǎizhāi)、装运。 这位皮肤黝黑的庄稼汉怎么(zěnme)也没想到,3年前试种的贝贝(bèibèi)南瓜,如今竟成了抢手的“金瓜”。马光杰一算,按照一茬亩产2000公斤、每公斤收购价2.8元(yuán)计算,刨去成本,净收入3000多元。 “这(zhè)都要感谢高标准农田建设(jiànshè)。”马光杰说,水肥精准浇到植株根部,让每个南瓜都能得到充分滋养,确保特产(tèchǎn)品质。“我准备秋天引进新品种,争取带动周边发展到2万亩规模。” “一天能挣160元,还能和老姐妹们拉家常,比过去自己种地强多了(le)。”金学香蹲在南瓜地里(dìlǐ),双手飞快地在瓜秧间穿梭。这位兰星村村民把自家土地以每年每亩900元的(de)价格流转给马光杰,腾出手来到(láidào)基地务工,增加收入。 银川市实施“藏粮于(liángyú)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按照“四水四定”要求,建设高标准农田(nóngtián),发展高效(gāoxiào)节水农业,实现农作物优质高产、水资源高效利用、农民增收致富的“三赢”目标。 截至目前,银川(yínchuān)市累计建设(jiànshè)高标准农田249.6万亩,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46.14万亩,占银川农田灌溉面积的51.2%。 庄稼喝得少,反而长得壮(zhǎngdézhuàng) 在兰星村收获瓜蔬的同时(tóngshí),30公里外的常信乡团结村,玉米地泛起层层绿浪。种植(zhòngzhí)大户张彦来到地头,打开智能化(zhìnénghuà)水肥一体机,灌溉玉米地。 “过去浇地(jiāodì)要百十号人扛着铁锹满地跑,现在动动手就能搞定。”这位与土地打(dǎ)了半辈子交道的“老把式”,至今(zhìjīn)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滴灌技术时的情景。 2021年,贺兰县投资456万元,在常信乡团结村、金贵镇(jīnguìzhèn)红星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(高效节水灌溉)项目,采取培肥地力、新打机井、修整(xiūzhěng)调蓄水沟、配套泵房等措施,2715亩(mǔ)沙质土壤实现(shíxiàn)“由内而外”改变。 项目竣工后,有着多年流转土地种植经验(jīngyàn)的张彦俊找上门租赁(zūlìn)土地3000亩(mǔ),并采用水肥(shuǐféi)一体化技术,连片耕种,亩用水量从漫灌的400立方米锐减到80立方米,产量却从650公斤跃升至1000公斤,年水费从16万元降到4万元。 “庄稼喝得少反而(fǎnér)长得壮。”张彦俊掰着指头算成本账,人力、水费、肥料等(děng)成本加起来,3年共节省近百万元。省下的钱又能(néng)投入再生产,形成良性循环。 在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的项目(xiàngmù)建设(jiànshè)现场,施工人员正安装智能(zhìnéng)水肥一体机。“项目自去年12月开工以来,目前已完成85%。”贺兰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技术员汪晓宇说。 项目建成后,物联网传感器(chuángǎnqì)实时(shíshí)监测土壤(tǔrǎng)墒情,云计算平台自动生成灌溉方案,农民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过去需要数十人协作的工作。周边6000多亩地每年可节水20万立方米,相当于近百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(shuǐliàng)。 “这就像(xiàng)给农田装上了‘智慧大脑’,给庄稼装上了‘智能输液器’。”汪晓宇打了个形象的比方,水肥(shuǐféi)直接送到根系,每年(měinián)可节约42万余元,增加效益160多万元。 科技的(de)力量在银川市(yínchuānshì)现代高效(gāoxiào)节水农业中得到完美诠释。从2021年至2024年,银川市农业取水量三年下降23.85%,减少(jiǎnshǎo)4.122亿立方米(yìlìfāngmǐ)。按照2024年银川市居民生活用水量1.83亿立方米,农业减少的水量够银川居民用两年;耕地亩均用水量减少116立方米,粮食产量却实现“二十一连丰”。 高标准农田里种植(zhòngzhí)的瓜蔬喜获丰收 在(zài)宁夏灵武市狼皮子梁村,新建成的首部加压泵站分控中心里,大屏幕闪烁着(shǎnshuòzhe)11条灌溉系统的实时数据。“两个人就能管理3400亩地,这在过去想(xiǎng)都不敢想。”狼皮子梁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说。 “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,能(néng)自动记录每块地的‘饮水习惯(xíguàn)’,自动生成用水计划,针对不同种植结构,将水分精准输送到每株作物根部。”灵武市农业(nóngyè)农村局农田建设服务中心项目技术员朱文轩介绍,有效(yǒuxiào)避免水资源无效蒸发,实现高效节水。 银川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(zuìdà)的(de)刚性约束,坚持“以水定地,以水定产”,打造(dǎzào)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带,沿京藏高速公路两侧瓜菜产业带,沿黄河金岸优质粮食产业带,给(gěi)大地编织“水网神经”,让每滴水都物尽其用,找到最有价值的归宿。 去年,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小麦单产提升示范点,采用浅(qiǎn)埋滴灌水肥一体化(yītǐhuà)技术,亩产(mǔchǎn)达到730.6公斤,创下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单产新纪录;西夏区的“一块(yīkuài)田”改革,让滴灌与暗管排水珠联璧合,年节水254万立方米。 “这不是(búshì)简单地节水,而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质变。”银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面积,增加小麦(xiǎomài)、玉米、瓜菜等(děng)附加值较高的作物播种面积(bōzhǒngmiànjī),推进银川农业向集约型、高效型、生态型节水农业转变,让有限的水资源(shuǐzīyuán)发挥(fāhuī)更大作用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剡文鑫 王若英 黄英 文/图)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(kèhùduān)。欢迎提供(tígōng)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(yuánchuàng)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宁夏银川发展现代农业精算“水账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