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苏州高新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

体育正文 277 0

苏州高新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

苏州高新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

5月22日,第二十一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jiāoyìhuì)在(zài)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。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,6280家政府组团(zǔtuán)、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,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(xiànchǎng)进行展示与交易,规模再创新纪录。 本届文博会江苏展区(zhǎnqū)通过“苏韵新(xīn)‘视’界”创意展陈和“文化科技新服务”“文化消费新场景(chǎngjǐng)”“文化传承新生态”三大板块,汇集了全省30家优秀文化企业,其中有2家是苏州高新区企业。 走进江苏展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来自苏州市高新区诺艺琴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的苏绣作品《太湖一梦入姑苏》,由工艺美术(gōngyìměishù)师姚琴华创作。3幅小件双面绣(shuāngmiànxiù)均取景于太湖沿线,分别为人物——撒网的渔民(yúmín)、动物——捕鱼(bǔyú)的白鹭、植物——静谧的芦苇,其外框造型也经过精心设计,将廊桥、屋檐、帆船等元素嵌入,其中,用黑胡桃木结合紫檀、黄铜、亚克力(yàkèlì)等材料,展现了丰富的太湖流域文化。 另一侧,国家级非遗苏绣代表性传承人、85后绣郎付健的(de)青铜器系列作品正在上演“古今对话”。屏上,“西周·青铜环带纹壶”的数字(shùzì)光影流转,屏前展台上,苏绣特色(tèsè)技法(jìfǎ)将千年前的青铜重器(zhòngqì)在丝线上“重生”。“这简直是把博物馆里的青铜器‘绣’活了!”一位观众指着作品说道。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,苏州高新区不仅是苏州市开发最(zuì)早、开放程度最高、环境特色最突出的区域之一,还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。这里(zhèlǐ)不仅有颇具(pǒjù)代表性的苏绣,还有苏州缂丝技艺、苏州玉雕、核雕(hédiāo)等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 本次文博会上(shàng),高新区还有4家单位带着精美作品前来(qiánlái)参展。裠芳荰缂丝艺术馆展出来自(láizì)工艺美术师顾卫芳的6幅博古图缂丝作品,此外还有缂丝服饰、扇子、饰品等,吸引了(le)一大批参展人员前来。“不仅是缂丝,在这块小小的香薰上,一共(yīgòng)凝聚了缂丝、苏绣、法绣3个工艺。” 顾卫芳介绍说。 值得一提的是,文博会上的苏绣新生力量令人眼前一亮,一众(yīzhòng)“绣二代”各领风骚。品一杯“东方美人”冷泡茶,摇起一只(yīzhī)以“小白的二十四节气”为苏绣主题的扇子,再凝视一幅如同素描画一样肖像(xiàoxiàng)苏绣作品《她(tā)》……95后绣娘(hòuxiùniáng)张露依托苏绣开发出沉浸式文化体验,她创办的“清禾宫(gōng)”品牌以年轻、时尚、文艺的气质,抓取了现场一众文艺青年的“芳心”。 “别小看了这枚胸针,它凝聚了苏绣(sūxiù)、大漆、金箔、螺钿、珐琅等多项工艺,可以说是(shì)把‘非遗’戴在身上……”这样(zhèyàng)的介绍让观众们发出赞叹。这是“绣二代”岳琰传承姚琴华苏绣技艺,开发出的“喜阅(xǐyuè)”文创品牌。 苏绣(sūxiù)世家三代传承,外婆卢菊英、母亲(mǔqīn)卢梅红、女儿郁竹君用共同的苏绣技艺演绎着精彩的文化传承故事。工艺美术师卢梅(shīlúméi)红匠心独运,在本次展览中(zhōng)带来自己一直钟爱的花卉题材作品。其中,《肆意绽放》以“四宫格”的形式绽放出牡丹花别样的美。 深入挖掘文化价值,推动文化与(yǔ)其他经济业态深度融合,近年(nián)来,高新区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(liánghǎo)的发展态势,截至2024年底(niándǐ),全区拥有规上文化企业145家,2024年实现营收437.3亿元,同比增长18.5%。下一步,高新区将继续抢抓(qiǎngzhuā)文博会等大型展会契机,不断彰显自身文化魅力。同时,继续传承创新传统文化,探索培育新兴数字文化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汇入源源不断(yuányuánbùduàn)的文化活力。 (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(jìzhězhàn) 苍微)
苏州高新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深圳文博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